智匯藍海,乘風啟航
MAXIMUM CYLINDER
自主研發的
全球最大打樁設備油缸


智匯藍海,乘風啟航。10月15日上午,恒立制造的全球最大打樁設備油缸下線儀式在江蘇常州恒立液壓總部隆重舉行。



強強聯動,聚力共贏。中國工程院院士焦宗夏、常州市政府副市長徐軍、中交集團科學技術與數字化部總經理張娟、中交二航局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張永濤等相關領導一行,在恒立液壓董事長汪立平的熱情接待下,參觀了恒立各大生產基地,出席了此次項目啟動儀式,與200多名嘉賓共同見證“全球最大液壓油缸”成功下線,以及創下吉尼斯世界紀錄。

此次油缸的成功下線不僅是恒立堅守創新、勇于超越的成果,同時也是超大重型油缸關鍵部件實現國產化替代和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有力見證。
視頻源自CCTV-13央視新聞頻道
國產化大型裝備再創佳績

儀式伊始,邱永寧總裁向各位遠道而來的嘉賓、行業專家表示歡迎與感謝。他表示此次油缸成功下線,是全體攻關團隊不懈努力的成果,更是與中交集團深入戰略合作的里程碑,后續希望雙方持續共同為國家重大項目建設作出貢獻。

張永濤總工程師在講話中表示,由中交二航局牽頭,在聯合攻關單位技術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實現了國產大型油缸關鍵部件及整機關鍵技術的自主可控,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在大型海工裝備制造領域的強大實力和技術創新能力,具有里程碑意義。

張娟總經理指出,5000t超大油缸項目,是中交集團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優化創新攻關機制、勇擔攻堅重任的重要體現。由中交二航局牽頭承擔,攜手產業鏈頭部單位和專業院校,相繼攻克了一批核心技術難題,實現了超大超長油缸關鍵零部件“卡脖子”技術突破和國產化替代,對提升行業整體技術水平,保障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支撐意義。

焦宗夏院士對此次項目給予了高度評價,他指出攻克多項卡脖子技術,成功研制重達385噸的國產超大重型油缸,是所有技術工程人員不懈努力與智慧的結晶,并鼓勵恒立在產品創新、技術攻關等方面再出更多成績,為中國液壓行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此次全球最大打樁設備油缸項目還得到了常州市及武進區政府的重視,徐軍副市長在講話中對此次油缸的成功下線表示了祝賀,肯定了恒立為城市發展所做的貢獻,并指出政府將一如既往地出臺各類惠企政策,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儀式現場,隨著“3,2,1!”倒計時,領導們啟動按鈕,隨著背景幕布瞬間落下,重達385噸的全球最大油缸展現在眾人面前,而且成功完成“最大的液壓油缸”吉尼斯世界紀錄官方挑戰,讓現場嘉賓深刻感受到了中國品牌加速向上、高端突圍的決心。


突破設計與生產技術壁壘

面對全球最大液壓油缸這一巨大挑戰,恒立團隊迎難而上,通過全面分析、嚴謹設計,以及投資1.4億元新建配套生產線的加持,在超大重型油缸結構設計與特種加工工藝等方面實現了多項關鍵技術的突破。
為了攻克高速熔覆在大型桿件上應用的難題,恒立創造性地在超大超長車加工設備基礎上整合了磨頭、熔覆噴頭、震動拋光機,最終在一臺加工設備上完成了長達24.6米、重達118噸的活塞桿的全部精加工工序,確保總直線度誤差小于0.2mm。而后再結合豐富且專業的激光熔覆噴涂經驗,成功在活塞桿表面高速熔覆上一層能夠抵御侵蝕的高耐腐蝕涂層,極大地提高產品的可靠性與使用壽命。

同時,面對缸筒鍛件尺寸的限制,恒立采取將多個大型鍛件拼焊在一起的解決方案,加上先進的超長埋弧焊機、深孔鏜床與珩磨機的運用,確保了直徑1.6米、長度達22.6米的缸筒直線度。并精加工缸筒內壁,降低粗糙度并形成潤滑用的交叉網紋,為密封件的長壽命提供保障。


未來,恒立將以此次超大重型油缸的下線為新的起點,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優化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在產業洪流中不斷蛻變,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進程中穩步向前,為全球的裝備制造業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